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在啟動“十三五”規劃編製工作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現在人均GDP已經達到6700多美元,屬於中高收入國家的行列,希望通過“十三五”的努力,(使中國)接近高收入國家的行列,甚至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十三五”規劃實施時間為2016年至2020年。(4月23日《北京青年報》)
  承載著十八大描述的“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的美好期待,“十三五”計劃開始了編製工作。面對實實在在的生活現實,公眾其實很想知道政府為實現這一目標有哪些具體措施。不過,在這個發佈會上,許多人卻對發改委官員的那句“我國屬於中高收入國家”產生了懷疑:“中高收入”的優越感,似乎從來沒有感覺到過,這似乎又是一個“中國式平均”。許多網友表示,因又拖了祖國後腿而懊惱不已。
  對於發改委官員的努力,筆者認為,這可能是一種誤解。一者,“中高收入”至少有個“中”字,門檻應該不高;二是,這位官員還用了“接近高收入國家”和“進入高收入國家”兩個術語。在老百姓看來,這些都不過是些文字游戲,但這不妨礙這些美好的詞彙成為一個個階段性目標,就像“建設小康社會”和“建成小康社會”。
  老百姓,是需要過日子的。文字游戲玩的再好,也無法讓百姓擺脫柴米油鹽的困擾。公眾對於“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產生了美好的想象和期待,同時也為“進入高收入國家”作好了情緒上的鋪墊。但是,這不等於我們仍然要按著計劃經濟時代里的思維方式去決定每一個五年的進度與效率。只有所有的目標最終體現在實際生活的質量提高上,公眾才會擁有充足的幸福感,也才會對“高收入”產生應該有的信任。
  讓“高收入國家”不只體現在誇張的數字上,就必須釐清以下兩個關係。一是,“高收入”的同時要避免“高消費”。最近比較火的新聞是,國人的燒油成本、過路橋的成本以及吃鹽的成本,是世界前列。再加上,一線城市逼近紐約、二線城市逼近北上廣的房價,以及來自於方方面面的稅負、只增不減CPI指數和通貨膨脹,都對國人的收入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因此,國人要的顯然不只是收入單方面的提高,而是消費上保持穩定。
  二是,“高收入”的同時要跟進“高保障”。關於教育、關於醫療、關於保障性住房,都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具體來說,各地政府可以考慮一下15年免費教育的事尤其是學前教育免費的事,同時,大病醫保制度也要按規劃在全國範圍內落地,新醫改要確保取得真正的實效,而住房問題也希望不再是國人的頭等大事。歸為一言,教育、醫療和住房這“新三座大山”要在國人的身上搬掉。
  前段時間,我國人民幣存款突破100萬億、人均存款達到77623元的消息在網上傳播,雖然最後被證實這個存款也包括企事業單位存款,但是中國是世界上儲蓄率最高國家的事實已經不容爭辯。最新的統計數字是,作為全球儲蓄率位居最前列的國家,我國的儲蓄率超過50%。而央行公佈的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高達85.8%的城鎮居民傾向於儲蓄,只有14.2%的居民傾向於更多消費。如此消費現狀,顯然需要政府綜合各個方面的因素去解決一些實際性的問題。
  面對“高收入國家”這樣一個奮鬥目標,政府尤其是統計部門要多做一些減法——要看收入帶給生活的質的變化,而不是量上的變化。只有多做減法,公眾的生活質量才會有加法,而對政府的公信力的提高和“中國夢”的實現,也才會聚集起更多的正能量。(濟北南)  (原標題:給“高收入國家”多做幾個減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02chaw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